家长学校
家 庭 教 育 举 足 轻 重
来源:
发布时间:2004年02月10日
转发至:
佛山市第一小学 梁健仪
  如果学校、社会、家庭三大支柱的教育体系,有一方失衡,教育这座大厦将面临如何的局面?随着社会的发展,家庭教育作为三大教育支柱之一,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。江泽民指出:良好的家庭教育,对人的进步和影响是终身难忘的。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大,往往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。西方学者估计,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教育发展的影响占30% —— 50% 。  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,在教育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?以下是本人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总结的经验,希望能给深爱着孩子的家长们些许的启发。   1、设计蓝图,行动一致 鲁迅说:生了孩子,还要想怎样教育,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,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。高瞻远足,孩子会有更大的成就。   首先,作为父母有远见、有目的、有计划地为教育孩子设计蓝图,是孩子成功的第一步,应慎重。设计的关键是尊重孩子的理想,家庭各成员出谋献策,把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他们,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。为孩子的教育设计了蓝图,但不要让孩子生搬硬套、按部就班、规规矩矩地去做,要根据社会动向和孩子的实际,作出恰当的调整,支持孩子的决择,鼓励他们做时代的“弄潮儿”。   其次,大多数的家长工作压力大,工作时间长,无暇顾及年纪尚小的孩子,这时家庭成员要明确分工,责任到人,从学习、生活、精神食粮各方面,轮班照顾孩子。当孩子出现问题,要冷静分析,妥善解决问题的同时,无论家长和孩子都应从中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。家庭成员中各人阅历、生活经验及考虑问题观点、角度与立场不同,难免教育方法不一致。如果大家对孩子各施各法,会令他们不知所措,无所适从。为此,家庭成员要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达成协议,为一个共同的目标 —— 培养孩子而努力,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、快乐地成长。   2、高尚品德,塑造性格   “百行以德为首”、“没有伟大的品格,就没有伟大的人。”由此可见,人的道德品格于他的一生何其重要。通过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古今中外历史,名人、伟人的故事甚至身边的大小事,让孩子懂得要做一个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守纪律、勇于开拓创新的人。高尚的品德,对孩子的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、一生意义深远。   性格决定命运一说,虽过于绝对化,但也不无道理。如果孩子性格孤僻、冷漠、怪异,将来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。这种性格有的是天生的,而更多的是因为父母管教不得法或家庭出现问题,孩子长期受到压抑而形成的,这是后天教育失误的严重后果。而从小塑造孩子活泼、开朗、热爱生活、既能独立自主又能与他人团结合作的性格,使孩子能自我调节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,在不经意间创造并把握比常人更多的人生机遇,他们的人生将会更精彩。   3、发展能力,培养个性 本人认为:能力从总体分包括四方面:工作、学习、生活、生存能力。细分有:心理承受能力、观察能力、分析、判断能力、应变能力、自控能力、学习能力、办事能力、创造能力等等。   据一项调查显示,我国儿童行为问题很多,在人际关系、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,这反映孩子在能力方面的欠缺。且看外国的家长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。有关报道:一个三岁的美国孩子拿着一把钥匙,动作笨拙地插进锁中,想打开卧室的门,可怎么也打不开。当孩子母亲的中国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,却被阻止了。孩子的母亲说,让他自己先犯些“错误”吧,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,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么打开的!果然,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,终于将门打开了,他欣喜地拍起手来。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的一些母亲可能会选择帮孩子一把。长期这样剥夺孩子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,孩子怎能不变成一个“无能的人”?有鉴于此,除了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外,我们还应有意安排一些“突发事件”,让孩子去思考、实践和创造,从而积累经验、磨练意志、锻炼能力,成为生活的强者。   没有个性的人是可悲的,因为他们“千篇一律”,毫无生气、生机可言。要培养孩子的个性、特长,家长要有一双善于观察、善于发现的眼睛。李岩龄指出:如果父母留意孩子的长处,千万不只挑孩子的错处,孩子就会做出积极的反应。的确,家长的肯定与支持让孩子更有信心发展特长,发掘潜力,形成自己的个性,在芸芸学子中脱颖而出。   4、遭遇挫败,处变不惊 当今世界,社会竞争日趋激烈。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的家长比比皆是。为人师,为人母的双重身份,让我既明白当今家长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痛惜之情,感叹:可怜天下父母心, 但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   现实中,家长特别害怕孩子受到“伤害”,想方设法为孩子铺路搭桥,把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“钉子”扫清。结果,孩子不仅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,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较差。这不是爱他们,而是真正“害”了他们。孩子今后的路还很长,难道家长一辈子当孩子的“开路先锋”吗?为此,在实践中应让孩子多碰“钉子”,早晚会碰到“钉子”的,还不如让他早点学会“拔钉”的本领。值得指出的是,人生路上遇到障碍是必然的,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有成功,就难免有失败,要做好心理准备。当孩子受主客观影响一时无法实现目标,无形中造成心理压力时,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,疏导排解孩子的苦闷与失落。共同分析形势,重新估计自己的实力,对目标的高低、难易作出调整。其实,失败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经历,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,孩子会更快地成长、成熟起来。遇到同类的事情时,孩子们已懂得如何做了。训练有数、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孩子,总是处变不惊,变被动为主动,立于不败之地。   5、选择益友,自我免疫 古时候孟母爱子,为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,三次搬家。现今要为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经常搬迁并非实际。但我们要学习的是孟母的精神,借鉴她的方法,帮助并教会孩子选择益友,自觉提高抵御不良因素影响的免疫力。   三个臭皮匠,胜过一个诸葛亮。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选择益友,让孩子多与一些积极上进、勤奋好学的人在一起,互相学习、启发、鞭策。另外,当前的孩子面临太多诱惑,加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袭,很容易沉迷于玩乐。如果这样,还哪有心思钻研学问呢?严重的,还会让我们的教育成果前功尽弃。为此,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和良好习惯,提高是非分辨能力、自控能力,自觉抵御“环境污染”,我们的教育成果才能得以保证。   6、提高素质,科学育儿 高尔基说:爱孩子,这是母鸡也会的事,可是善于教育他们,这便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,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知识。“教育者先受教育”,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承认:新的形势之下,我们只有转变教育观念,提高自身素质修养,了解现代教育的特点、规律和发展的趋势,灵活运用教育学、心理学的知识,才能教育出高素质的孩子。   怎样才算科学育儿呢?   第一,早期教育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,现在教育是否言之过早,非也。现在倡导的正是“早期教育”,古语云:三岁定八十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,此说法并非夸张。尽管孩子刚出生时,只是一张白纸,但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,就不是孤立地存在,其可塑性很强。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,培养孩子道德品格、情趣,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   第二,言传身教。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。俗语说得好:“孩子是父母的影子。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接触许多不同的老师,而家长才是真正与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。家长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性格爱好、为人处事,让孩子耳濡目染。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: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他们的每句话,每个举动,每个眼神,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。所以家长既要言传又要身教,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。   第三,量力而行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两者比较,后者更为重要。家庭经济条件好的,我们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,借鉴一下“福布斯中国大陆百富”育子的故事;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的,我们给孩子讲一些关于不受家庭出身影响而有所作为、有所成就的人的经历。让孩子明白人穷志不穷,教会他们懂得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,自尊、自爱、自强,精神的食粮会让我们富有的。   第四,用心去爱。法国教育家卢梭说: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?这个办法就是:百依百顺。当前,大多数的孩子并不缺乏爱,而是得到各方太多的爱,这些所谓的爱甚至变得“泛滥成灾”。不但压垮了孩子幼嫩的双肩,让他们承受不起,更让生活在爱的海洋里的他们,变得麻木,不懂得分辨、珍惜真爱。最终致使孩子不但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,相反会背道而行,做出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。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:觉得一天到晚没有什么时间陪孩子,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她的欲望,作为“心理补偿”。结果小小年纪的孩子不但没有领我的情,反而变得横蛮任性。回想过来,必须承认这是一种“错爱”,作为父母不能就此推卸责任。而实际上,我们是有时间给孩子的,关键是我们不要老是把“爱孩子”挂在嘴边,要把它放在心上。真正爱孩子的应是:多与他们沟通,给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种种困惑,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真正需要。把爱建立在平等、尊重基础之上,不能单向的付出与接收,双向的爱,才能自然、和谐、长久。家长支持、鼓励孩子也要孩子理解、尊重父母。推同此理,让孩子善待他人,爱师长、爱朋友、爱同事……甚至爱“敌人”,化敌为友,有容人的雅量,正是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。你真正懂得爱你的孩子吗?想一想,你有否用心去爱他们。   因为学校、社会、家庭的教育,以及孩子的智力、非智力等复杂的因素、错综的关系交织在一起,影响着孩子的发展、成长与成材。我们是不能片面、主观、孤立地去剖析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、态度是否恰当。   作为一门潜在学科的家庭教育,也是一门科学。教育从娃娃抓起,为了孩子的明天,我们要总结家庭教育成功的经验,吸取家庭教育的沉痛教训,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作用!